陈女士*与她14岁的儿子大卫*被转介到新加坡儿童会属下的家庭重聚服务中心,以重塑关系、一家团圆。由于陈女士滥用毒品而入狱,大卫于是在七岁时被寄养。

起初,陈女士表示,这些年来失去与儿子相处而感到愧疚,因此非常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母亲的角色。她也意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决定,害得母子俩失去了珍贵的亲子时光。

在重塑亲子关系的初期阶段,陈女士同大卫出现沟通问题,因为大卫现已是一个拥有个人观点和意见的青少年。母子俩在多方面存在差异,对彼此的期许也不一样,但他们仍需学习共同生活,结果导致两人关系紧张、冲突不断。

尽管困难重重,但陈女士坚信要与儿子团圆。她向家庭重聚服务中心社工求助,学习化解冲突的策略。过程虽然辛苦,但陈女士不断被提醒要以与儿子团聚为最终目标。这也鼓励她坚持不懈,并在母子关系紧张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在社工从旁指导下,大卫会主动向母亲道歉。虽然母子俩仍不时会意见分歧,但他们学会了先给予彼此冷静下来的空间,之后才化解纠纷。陈女士也学会不要妄下结论,而且要让儿子有表达想法的空间,并设法接纳儿子的感受。

陈女士也学会了在跟儿子交流互动时,必须立场坚定、讲道理。这对陈女士来说非常困难,因为她对大卫感到愧疚。在家庭重聚服务中心专业人士的辅导协助下,陈女士克服了愧疚感,也找到了能够坚定立场、但又不会对儿子太过严苛的应对方式。陈女士坚持不懈,终于找回了她身为人母的信心。

过程中,陈女士也承诺远离毒品、维持健康生活,不但找到了工作,也上教堂并加入了教会支援体系。持续的改变更让她得以修复同大卫、家人和女儿之间的关系。

如今,陈女士已同大卫团聚,两人也继续努力增进亲子关系。他们的这段心路历程证明了毅力、成长和支援的重要性,是可以战胜过去的困难。

*人名采用假名,以保护当事人的身份。

当有需要时,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促进艰难对话的基石。点击下方订阅通知,以获取儿童会如何在这段旅程中支援家长的最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