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放大青春的声音:《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工作坊
共有21位年龄介于13至19岁的青少年于今年6月15日参加由新加坡儿童会主办、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为背景的工作坊


帮助孩子破除求助障碍
作为学习之旅的一部分,教育部30位教育工作者在“2023年教师研讨会和精益求精教育展”上,同新加坡儿童会属下的“叮铃朋友热线”小组交流。


新加坡儿童会长期服务职员 — 高华君女士
高华君女士是新加坡儿童会服务最久的职员。她在1977年加入儿童会,至今已有46年。她对工作的热忱是不少儿童会职员和受益者尊敬和学习的好榜样。

给予青少年发言权:“反对数码世界的儿童暴力”区域对话会
来自新加坡的五位青少年同负责儿童暴力侵害问题的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纳贾特医生,以及超过100位亚太区的青少年出席了一场针对数码世界儿童暴力问题的区域对话会。



计划焦点:晨曦儿童之家健康与保健计划
自2022年8月起,新加坡儿童会晨曦儿童之家展开健康与保健计划。这项计划于每个月的其中一个星期二和星期四进行,通过规范但不失趣味的活动,向居民提倡健康和活跃的生活方式。


保护孩童不遭受性虐待
您的孩子分辨得出善意和恶意的触碰吗?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可协助孩童掌握保护身体安全的正确技能,并以孩童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讨论这个敏感课题,从而保护他们不遭受性虐待。


新加坡儿童会心灵绿洲服务(Oasis for Minds Services) 应对心理健康问题
新加坡儿童会在2020年把心理健康问题定为影响儿童与青少年福祉的主要挑战,并在2022年成立了“心灵绿洲服务”。


为组屋底层公共空间增添生活气息
组屋底层的公共空间居然传出悠扬悦耳的钢琴声?去年12月,一名送餐员在义顺环路第107座组屋底层弹钢琴的视频画面在社交媒体掀起热议,本地报章也报道了这则新闻。


新加坡儿童会推出新计划:Kaki Learn
随着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需求不断变化,新加坡儿童会所提供的援助计划也必须跟上步伐,以便为他们不同的人生阶段提供关怀与支持。

活动焦点:新加坡儿童会裕廊青少年服务中心会员重新联系
经历两年的冠病疫情后,儿童会裕廊青少年服务中心职员与超过40位青少年会员终于可以在2022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参加在白沙乐怡度假村举行的三天露营活动,拉近彼此距离。

活动焦点:新加坡儿童会70周年慈善筹款晚宴
2022年11月22日,在金沙博览与会议中心举办的“新加坡儿童会70周年慈善筹款晚宴”共筹得120万元善款,创下历届慈善筹款晚宴的最高纪录。

回顾2022年:新加坡儿童会成立70周年亮点
才华横溢的儿童会晨曦儿童之家居民于2022年4月16日登上舞台,为儿童会成立70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掀开序幕。
小小表演者在一年一度的达人秀上,为包括特别嘉宾——哈莉玛总统在内的观众载歌载舞。居民也亲自介绍历史文物展和进行儿童之家导览活动。


管教孩子不动手的三大原则
俗话说 “不打不成器”,新加坡儿童协会最近与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合作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虽然许多父母认为体罚并非有效或可接受,但他们仍然经常使用。家长采取体罚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并不是要伤害孩子。然而,大多数的成年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用威吓恐惧来控制孩子的行为。

新加坡儿童会成立70周年:2022学习节
学习是一身的旅程。因此,2022年10月14日(星期五),新加坡儿童会为欢庆成立70周年,举办为期一天、别开生面的学习节。学习节分为三场学习论坛、新加坡儿童会讲座和新书推介仪式。


陆军开放日的国民教育学习之旅
暌违五年,2022年陆军开放日回到世界一级方程式F1大奖赛维修站大楼举行。新加坡儿童会晨曦儿童之家的居民和职员有机会到场参观,从中了解更多关于新加坡武装部队和国民服役的意义。 儿童会晨曦儿童之家居民与职员迫不及待地展开学习与欢乐之旅。 第三陆军维修基地人员

新加坡儿童会成立70周年:标志设计的演变
新加坡儿童会的宗旨在过去70年来不断演变,同时也反映在标志设计上。 这些年来,儿童会共采用了三种标志,体现了儿童会的历史和象征意义。 不断演变的象征:从1950年代(左)到目前(右)所使用的三种儿童会标志设计。 从1950年代到1979年,儿童会的标志是一

把儿童性虐待课题搬上舞台
人们可以借助戏剧,向社群传达一些难以启齿的社会课题,同时也向受影响的群众伸出援手。 新加坡儿童会于2019年出版、探讨儿童性虐待课题的儿童英文故事书《Jun and the Octopus》,今年7月以木偶剧形式搬上舞台。由本地木偶剧团十指帮呈献的演出,在

回顾与反思:带给青少年最良好深远的影响
自2022年7月1日起担任新加坡儿童会青少年服务中心总监的李慧娜女士说,每次跟受益者和家人的相遇不只是一次援助机会,也是一次学习机会。李女士于1998年加入儿童会大巴窑中心,担任社工。多年来接触到的援助个案,让她了解到不同的家庭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但亲子关

父亲节特集:成为最佳爸爸
曾经从事船务业的亚当*进军餐饮业,但因为各种原因而结束创业梦。身为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这位育有三个孩子的爸爸在2022年找到了一份小贩助手的工作,但这意味着他必须花更长的时间工作,工资也不如之前的多。 亲子时光:亚当与五岁的小儿子山姆共度时光。 目前,亚当的两个孩子就读小学,小儿子山姆*也到了接受学前教育的年龄,可是家里经济条件不佳,无法定期送山姆上学。 所幸,新加坡儿童会儿童外展服务中心的社工陈泇憓小姐向亚当伸出援手,通过儿童会协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为正规教育做准备的“推广幼稚园计划”,找到一间靠近亚当住家的学前教育中心,不仅方便亚当的妻子接送山姆,学费也负担得起。 亚当希望告诉全天下父亲:要为孩子的将来努力工作,做个好榜样,也要尽量花时间多陪伴孩子。 祝贺所有爸爸们:父亲节快乐! *人名采用假名,以保护当事人的身份。


新加坡儿童会成立70周年:大巴窑中心的不解之缘
大约40年前,四名少女在新加坡儿童会大巴窑中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来自不同种族、宗教信仰、年龄和家庭背景的年轻人,在中心找到了互相支持和陪伴的朋友。 40年后,洁斯宾、雪莉、罗斯瓦蒂和苏丽燕的友谊依旧深厚。她们近期再次聚首,为庆祝儿童会成立70周年而拍摄视频

母亲节特集:患难见真情
面对离婚和养育年幼孩子的双重苦恼,两位年轻妈妈——珍妮*与诗茜*发现自己需要求助。她们于是各自报名参加新加坡儿童会义顺家庭服务中心主办的育儿工作坊。 两人在为期三个月的工作坊上学到了不少育儿知识,也因此结识,成为互相支持、鼓励和倾诉心声的好朋友。


回顾与反思:给自己的一封信
19岁的阿里夫在国民服役期间,因为吸毒而没有回营报到,结果被关押军营拘留所。他后来被转介到新加坡儿童会青少年服务中心,并加入“青年增强监管计划”。阿里夫顺利完成计划后,写了一封信给自己,回顾这段经历。


永在怀念中:热心公益的“琵琶仔”
何桂棉女士辞世后,部分遗产捐赠新加坡儿童会,惠及儿童受益者。儿童会社联与伙伴关系部门高级总监邓媁玲女士于2021年11月出席了捐赠仪式。她在此分享回顾这位善心人士不平凡的一生。

新加坡儿童会:相伴70年 — 增添希望与欢笑
新加坡儿童会于2022年欢庆成立70周年。回首这段漫长岁月,儿童会帮助了不少受益者,也通过开展各项计划,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儿童会成立于1952年,致力于协助营养不良、贫困、受虐和被忽略的儿童。为应付日益变化的需求,我们的服务也不断演变。

从义工成为名誉赞助慈善家:林志伟先生
林志伟先生在2012到2013年求学时,到新加坡儿童会学生托管中心当义工。当时,他对受益儿童的困境,以及儿童会人员与义工的辛勤付出,印象深刻,立志要帮助儿童会。

岁末回顾:建立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邢诒岱先生在“安全与稳固家庭 – 家庭重聚服务”下,近四年来协助有需要家庭,让这些家庭能在专业协助下,克服挑战、团结一心。但他坦言:这份工作既有成就感,却也同样令人揪心。


2021年度“Gopal Haridas奖”得主:Gartner Advisory (Singapore) Pte Ltd
2019冠状病毒疫情对新加坡儿童会的运作与筹款工作造成巨大冲击。所幸的是,在Gartner Advisory (Singapore) Pte Ltd等企业的慷慨资助下,儿童会能够维持财务稳定,旗下12家服务中心也可继续运作。 去年疫情期间,Gartner

行善不分年龄 五童为儿童会募款逾五千元
去年11月起,五位6至12 岁的孩童展开一项筹款活动,通过售卖手工贺卡和标签贴纸,为新加坡儿童会筹款。 发起筹款活动的是 12 岁的Sarah。她希望为儿童会筹款帮助其他儿童,于是跟妹妹和另外三名姐弟朋友一起制作贺卡和贴纸,然后售卖给亲朋戚友募款。

王惠卿博士卓越成就奖2021:陈淑慧博士
《晨曦期刊》(电子版)一连三期推出特集,本期延续上一期,表扬“新加坡儿童会常年颁奖礼2020/2021”的“王惠卿博士卓越成就奖”与“Gopal Haridas奖”得主。

#孩子们的自述:学习聆听
每当新加坡儿童会社区服务及计划推广中心的胡斯杰小姐展开中心活动时,总会有至少一位儿童喜欢讲话多于聆听。她说:“孩子总爱讲家里或学校发生的事,或是跟大家分享关于自己的事。

晨曦儿童之家帮助儿童展翅高飞
詹姆斯*六岁时,经常陷入父母的争吵之中,结果自己的基本需要被忽略。直到他被转介到新加坡儿童会晨曦儿童之家后,詹姆斯才获得所需的支持和辅导,重拾自己的童年。

王惠卿博士卓越成就奖2020:展翅高飞的机长义工
本期起,《晨曦期刊》(电子版)一连三期推出特集,表扬“新加坡儿童会常年颁奖礼2020/2021”的“王惠卿博士卓越成就奖”与“Gopal Haridas奖”得主。



资深青少年社工:让年轻一代引领社会
7月是“青少年月”。新加坡儿童会新声青少年服务中心社工塔哈·玛达(Taha Mattar)先生表示:“身为成年人,我们有责任引导青少年学习理解社会规范,也要给予他们空间,塑造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父亲节特集:成为最佳爸爸
身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山姆*除了长时间工作,还兼差快递员,每天早出晚归,养家糊口。这却导致他与15岁的儿子之间出现了鸿沟。直到儿子犯法时,山姆突然醒悟,决定做出改变。

支援涉案儿童及青少年 传递爱心
对于40岁的新加坡儿童会义工陈诗维女士来说,人生虽充满挑战,但只要有成年人陪伴扶持,就可改变一切。 诗维自小患有阅读障碍,所幸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师长支持,协助她克服难关。如今她已成家立业,并育有一名八岁儿子。

协助儿童渡过冠病风暴
冠病疫情下,学生们今年5月再次居家学习,无法跟同学与朋友见面。这令儿童、青少年和家长感到沮丧。 对此,新加坡儿童会的“Storm Riders愤怒管理课程”提出一些建议,协助儿童应对消极情绪。

解决儿童食物不足问题
儿童食物不足是有需要家庭常见和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原因包括:经济拮据、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餐食、工作和情绪因素。这导致孩子们三餐不固定且不健康,甚至出现肠胃、肥胖和蛀牙等健康问题。

儿童会受委为幼儿培育辅助计划(KidSTART) 执行机构
新加坡儿童会现已成为幼儿培育辅助计划 (KidSTART) 执行机构,帮助来自勿洛和芽笼士乃的低收入家庭儿童,让他们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ParenTIPS播客 随时随地掌握育儿贴士
家长现可通过ParenTIPS播客,掌握最新的育儿研究与趋势。 这个由新加坡儿童会创建的播客是以2019年最早开创的信息图版本为基础,加入了专家提供的各类育儿相关课题和主题的实用贴士和策略。

母亲节特集:欢庆一位母亲的爱与坚毅
茜娜·乔治女士初为人母的过程一点也不轻松。儿子奥斯汀去年5月出世时,比预产期早产将近16周。他当时的重量只有565克,必须借助呼吸器,留在新生儿加护病房一个月。

新人捐赠婚礼红包 助儿童会受益者享受童年
不少新人会把婚礼上收到的宾客红包用来支付婚礼或新家费用。然而,34岁的蔡盛杰与35岁的程琼巧却决定把婚礼红包用来帮助有需要儿童,作为他们携手共度新人生的起点。




分享援助青少年的最佳实践方法
与青少年建立联系:《A Guide to Youth Drop-In Centres》内容涵盖援助青少年的最新最佳实践方法,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演变与原因。


《Research Bites》 五岁了!
自2016年创刊以来,《Research Bites》期刊通过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方式发表研究成果,方便新加坡儿童会职员融会贯通,加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