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是给予孩子们成长最理想的环境,也扮演着支持他们身心发展和福祉的关键角色,尤其是考虑到孩子的最佳利益。家庭也有助加强情感纽带、提倡稳定和提供一个安全且更有利于培育的环境,让孩子茁壮成长。然而,一些家庭可能需要国家干预,以确保孩子们获得妥善照顾和保护。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可能被暂时安排离家关护,并在安全且适当的时候,同家人团聚。
家庭团聚应以孩子的安全为优先考量,并通过介入和支援,以确保家人能够提供必要的照顾和保护。新加坡儿童会旗下的家庭重聚服务中心小组隶属保护弱势儿童组,负责协助0到21岁的弱势儿童与青少年。
家庭重聚服务中心小组合影。(由左至右):林思敏、王芷羚、Nurul、黄美玲、郭小姐
我们提供的重聚服务重点在于促进孩子和看护者之间安全且具有意义的联结,并涉及专业人士、朋友,甚至邻居等伙伴,以强化家庭资源。小组通过协作、以优势为本的方式同家庭合作,以保障受益儿童与青少年的未来安全。
小组坚信“养大一个孩子需要全村参与”的概念,因此专注于召集所有人,共同支援受益家庭。养育孩子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小组通过让求助行为正常化的方式和召集非正式网络,并根据受益家庭的需要提供支持。
"我负责支援其中一位社工帮助一对母子重新建立亲子关系。儿子仅几个月大就必须脱离亲生家庭、被安排寄养照顾。重聚过程中,儿子明显对母亲感到陌生而不想回到亲生家庭,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他们的亲子关系。 这个过程真的很艰难。儿子经常哭着说,他不想跟母亲在一起。我们也必须在情感上支持母亲,尤其是当她对于能否建立亲子关系和团圆而感到沮丧无助的时候。尽管充满挑战,母子俩也表现出害怕、焦虑和无助的迹象,但两人仍展现出非凡的韧性。 经过大约五次会面后,我们开始看到一些改变。儿子比较愿意同母亲互动,可以接受母亲喂食和换尿布。最令人感动的其中一刻是儿子在没有社工人员的提示下,静静地坐在母亲的膝上。这样的时刻对所有人来说,既温馨又鼓舞人心,因为这些都是生母和孩子联结的时刻。"
高级社工助理Nurul小姐/女士回想起工作时的一个难忘经历。
另一方面,家庭重聚服务中心助理总监兼主管 郭小姐/女士 也透露,小组忙碌工作之余,也不忘通过恶作剧治疗获得慰藉。这是一个轻松的团建活动,组员轮流制造惊喜,从中培养团队精神和乐趣。
同事们在团建活动期间制造惊喜。
“对相关各方来说,重聚的过程或许是漫长和具挑战的。父母和孩子可能会体验到各种感受,例如:希望、害怕和焦虑。对社工来说,他们也需要很大的耐心,以及给予这些家庭空间驾驭这些感受而不受影响的能力。尽管如此,当看护者克服所有挑战并重新建立亲子关系时,这个过程既有成就感,也非常值得。当我们见证了这些无论大小的转变后,也受到鼓舞,继续确保孩子们对家庭感到安全、被爱和有归属感。”
新加坡儿童会家庭重聚服务中心助理总监兼主管郭小姐/女士
点击下方订阅通知,以获取家庭重聚服务中心和儿童会其他计划及服务的最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