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人不必动手,只需动口

LianHe ZaoBao

新加坡儿童会在今年3月进行校园恶霸行为的调查,一共有519名 学生接受访问。“恶霸”的行为是指“势力”较强的学生欺负较孤立 的学生,而且是重复使用同样的方式造成伤害。这类行为分三种:语 言暴力、肢体暴力以及“疏离暴力”。

数据显示,每四名学生有一名曾经被校园恶霸欺负。其中最普遍 的方式是使用脏话(50.4%),他们当中每三个有一个一星期会听到 同学以脏话骂他们4次或以上。

语言暴力还包括给同学取外号,它占了34.9%,排名第二。“疏 离暴力”是指学生通过散播谣言来孤立或隔绝同学,近三成的校园暴 力行为属于这类。其中女学生的比例占68.4%。

儿童会日前展开一周的“拒绝恶霸行为运动”,他们到14所中学 巡回演讲,以提高教师和学生对恶霸行为的意识。儿童会认为这次展 开调查的方式是到私人和政府组屋区登门造访,而不是专注于某一区 的学校,因此有一定的代表性。

儿童会社工陈美如说:“当学生遇到被欺负的情况,他们一定要 向家长、教师或朋友求助,他们一个人绝对无法解决问题。尤其是语 言暴力和‘疏离暴力’,一些教师可能会把它当成是平常的事而忽略 他们的求助。

 “由于每个人承受的能力都不一样,我们不能低估语言暴力所带 来的伤害。受害者轻则变得沉默,开始不想上学,本地甚至有一个女 中学生就纯粹因语言暴力而自杀身亡。”

一般的情况下,当学生向教师或校内的辅导员求助时,他们都会 介入调查,若情况严重的话,他们会通知家长或警方。陈美如呼吁家 长或教师设法在问题还没有恶化的时候,就介入阻止恶霸行为继续下 去。

一名不愿具名的中学教师受访时说:“语言暴力在学校是非常普 遍的,学生承受的能力不一,反应也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必须更为敏 感,及时阻止学生以及辅导被欺负的学生。”

数据显示,被欺负的学生当中,有37.2%的同学被欺负后会私自 进行“报复”,因此教师和家长提早介入将能避免不愉快的事件。

哈山(15岁,假名)就读于西部一所中学三年级,他从中一到中 二都被同班及高年级的恶霸欺负,他们给他起难听的外号。他哑忍两 年后才向其他同学求助,终于结束被欺负的日子。

他说:“我听了很伤心,可是我都把它藏在心里,不敢反抗。”

哈山的心声代表一部分学生的心声,调查显示,10个被欺负的学 生当中有一个会像哈山一样默默忍受。不过一般上学生会向同学、家 长、教师或校内的辅导员求助,超过65%的学生表示他们能解决问题 或改善情况。

至于在校内,谁是典型的“恶霸”?

数据显示,他们大部分是男生。他们一般上欺负同样种族的同学 ,有65.9%的恶霸会向同班同学“下手”。至于经常见诸报端的校园 肢体暴力,被欺负的男生占85%,女生占15%。